放射科是醫院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在現代醫院建設中,放射科是一個集檢查、診斷、治療于一體的科室,臨床各科許多疾病都須通過放射科設備檢查達到明確診斷和輔助診斷。
放射科的設備一般有普通X線拍片機、計算機X線攝影系統(CR)、直接數字化X線攝影系統(DR)、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DSA)等。
內容
放射診斷的方法是醫學影像分析。
組織管理
隨著放射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檢查內容的擴展,醫學影像(放射)科必須實施整體管理,統一管理各種影像設備和診療業務內容,即:傳統X線、CT、MR、介入,均在科主任統一領導和管理下進行工作。 不同業務技術可分成三個組,即:診斷組;技術組;醫輔組。做到醫、技、輔分工明確,職責分明。
診斷組由各級診斷人員組成;技術組由各級技術和物理機械人員組成;醫輔組由護士、登記和影像資料保管人員組成。
在科主任統一管理下診療組和技術組人員對各影像內容(傳統X線、CT、MR、介入)實施“相對固定,定期輪轉”,以利于專業技術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養,達到影像學的“一專多能”的目標。診斷組和技術組人員實施輪轉的條件:輪轉CT必須有二年以上的傳統X線實踐 ;輪轉MR必須有2年以上的CT實踐;輪轉介入治療必須在2年以上的傳統X線診斷實踐基礎上,事先經過介入知識培訓。
工作任務
1.承擔門診、住院的常規X線、造影特殊檢查及CT、MR檢查;開展介入放射診療工作,滿足臨床請檢要求并確保檢查和診療的準確性。
2.承擔保健、體檢和搶救的放射檢查任務。
3.承擔院內外臨床診斷會診和接受下級醫院要求的技術檢查和會診。
4.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開發新技術、新檢查項目。
5.承擔臨床放射學的教學和進修、實習人員的帶教培訓工作,指導下級醫院的業務開展和提高。
6.開展新的影像技術和診斷的方法學研究及設備的技術革新。
7.引進國內外的最先進技術,配合臨床進行專項研究。
X線受檢須知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放射防護條例“對受檢者和患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線進行診斷、治療、檢查時,必須嚴格控制受照及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的有關規定。
一、來放射科檢查就診的患者,請您坐在走廊中等候檢查,不要擠在檢查室門口,更不能進入等候,以防治電離空氣對您產生危害。
二、放射科機房工作時,防護門是關閉的,門上的紅燈開啟,此時說明室內正在曝光,請您千萬不要推門直接進入,防治射線漏到走廊中,給您和其他患者造成不必要傷害。
三、嬰幼兒、孕婦(尤其懷孕初期三個月內)以及有生育能力者,下腹部和性腺部位做X線檢查,必須慎重。必須做X線檢查時,也應采用以“拍片為主”的原則,盡量拍片。檢查時,盡量進行必要的防護。
四、兒童、孕婦在受檢時,應盡量避免X射線的照射,如果必須進行檢查時,請與照像技師講明情況,技師要給患者下腹部蓋上鉛衣,防止性腺和胎兒接收過量的射線。
五、對受檢者非投照部位,要配合醫務人員穿戴鉛橡皮防護用具。
六、在透視及拍片時,其他人員勿停留在X線檢查室內,避免照射。需陪伴人員扶持受檢者時,也應穿戴防護用具,已免照射。嚴禁孕婦及18歲以下青少的年扶持受檢者。
七、任何受檢患者有權要求進行放射防護。放射科備有鉛防護用品,如:鉛帽、鉛圍脖、鉛圍裙和鉛衣,患者可以無條件提出使用。使用這些鉛防護用品,能有效地保護胎兒、性腺、甲狀腺和眼睛。
八、照完透視的患者,拿到檢查結果后,可以馬上離開放射科。照完片子的患者,請您在走廊等候報告結果,遠離檢查室,相對安全的多。
九、放射醫師對患者檢查需暴露人體部位時,一定要事先告知本人,經得同意后,方可
進行檢查。對必須暴露的人體部位,在給女性患者檢查時,當需要暴露胸部、腹部時,需有家屬或第二位女性在場。
十、如果患者或家屬,提出保護隱私要求時,放射科工作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予以支持。
十一、放射科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有義務向患者宣傳放射防護知識,并對患者告知射線有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
十二、患者對放射科工作人員的檢查及要求有疑義和不理解時,有權當時提出疑問,并要求得到解答。